兴凯湖湿地生态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兴凯湖湿地生态研究站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21′N,132°20′E),地貌单元为冲积、湖沼积低平原区及小面积蜂蜜山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兴凯湖是我国边境上最大的界湖,也是三江平原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是中温带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2008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鸡西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观测站的协议”,于2011年建成,成为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的重要台站之一。
定位与目标
兴凯湖湿地生态研究站以湖滨湿地和湖泊水环境、水鸟栖息地等作为长期观测研究对象,明确湖泊水文过程和水环境变化等与湖滨湿地演变间的作用机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湖泊湿地的环境容量、承载力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揭示湿地生境变化对于迁徙鸟类的数量、种类及种群繁殖等的影响,提出湿地综合恢复技术、保育与管理模式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建立退化湖泊湿地恢复试验示范区,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长期基础数据支撑、理论依据与关键技术,并成为湖泊湿地观测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基地,国际合作交流与研究的重要平台。
主要观测场与观测指标
湿地植被观测场:植被演替与水分、植被演替与水质;
湿地综合观测场(水分梯度):小气候、生物、土壤;穆棱河、大、小兴凯湖、松阿察河-水文、水环境;
恢复湿地观测场:不同恢复技术与模式;
生物观测指标:关键水鸟的数量、特征和湖泊浮游生物特征等;湿地植物多度、盖度、高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物候;
小气候观测指标:蒸散发、水面蒸发、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分层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风速、风向、辐射、大气干、湿沉降;
水文观测指标:湖泊水位;河流流速、流量及水位;
水环境观测指标:pH、叶绿素a、TOC、浊度、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COD及主要重金属指标等。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针对不同类型湿地环境特征、演变规律和湿地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退化湿地的恢复与保育等方面开展研究:
1.湿地水文与水环境调节功能变化及其区域效应;
2.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机理;
3.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4.湖滨湿地退化机制及恢复途径。
周边湿地景观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
1) 国家“973”课题: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的适应技术研究:
2) 国家“973”课题:国家东部平原区沼泽湿地与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3) 国家“973”课题:典型湿地的脆弱性及评价指标:
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
5)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三江平原沼泽沉积过程及环境演化研究;
6)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沿江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恢复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