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消落区湿地研究站
作者: 来源 : 时间:2013-11-21 字体<    >

周边湿地景观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随着水库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在高程145 m至175 m之间形成消落区。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水淹时间长、面积大、消落幅度大、生境类型多样的显著特点;同时,其水位涨落季节逆反自然枯洪规律,物种稀少,群落结构简单,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三峡水库消落区内被淹没城镇、工矿企业及迁移人口多,沿消落区岸线人类活动强烈,与消落区相互作用频繁,致使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特殊而复杂,认识和梳理仍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此外,由于库区不同地区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差异,水库运行后的受影响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其综合治理措施和策略也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评价三峡工程对消落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都有赖于在水库运行的条件下,对库区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开展长期系统的监测。 
    依据“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实施规划(修编本)”中设计的中长期监测和研究计划,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今后的运行,本重点站的工作是对水库消落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长期系统的跟踪监测和系统分析。跟踪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消落区植物种类、土壤微生物、土壤的理化特征、昆虫种类和生物媒介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在监测工作中,主要是针对库区消落区的不同生境类型布置多个监测点,通过野外的实地采样、样品的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归纳、以及影响状况的综合分析,确定三峡工程对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过程、程度、范围及其规律,服务于年度“长江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公报”的发布,为减轻三峡工程对消落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三峡工程建设即今后的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及其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内容与监测要求 
1. 监测内容 
    监测的内容包括五大类:1)植物群落;2)土壤微生物;3)土壤理化特征;4) 昆虫群落;5)生物媒介。 
2. 监测点及监测范围 
   根据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发展进程,消落区监测点的布局需要统筹考虑水库消落区多样性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选择的监测点必须在库区消落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需要充分考虑对消落区生态环境及其变化的集成分析,如生物工程及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的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等,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三峡工程对消落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为环境与资源管理及其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峡水库消落区岸线长5578 km,面积达350 km2,在长江干流面积占45.9%,支流占54.1%;高程145-160m、160-170m和170-175m的消落区面积分别占43.5%,37.9%,和18.6%;坡度小于15度缓平消落区面积占66.8%,大于25度陡峭消落区占11.93%。从三斗坪到江津县,水库在长江干流上全长达660余km,受长江水文节律和水库运行的影响,水库形成后库尾、库中和库首消落区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涪陵以上的库尾江段,水位变化既受水库调度控制,又受入库来水变化的影响,泥沙沉积,河床淤积,库岸和河道形态调整剧烈。从涪陵至奉节之间的库中地区的消落区坡度较小,水库水位变化主要受水库调度的控制,但区域内人口密集,农业活动强烈,库岸滑坡灾害和污染严重。奉节以下到坝址的河段消落区主要为石灰岩地层,岩溶发育强烈,两岸坡度陡峻,岩石抗侵蚀和稳定性高,水位基本上由水库调度所决定。水库支流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为活动强度和受水库运行影响而各不相同。此外,水库成库后有岛屿和半岛152个,岛屿消落区面积达13.48 km2,在库区不同地区淹没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是三峡水库消落区较为特殊的区域。 
   因此按照上述消落区的多样性特点,重点站监测点设置如下:干流(城镇)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坝区、巴东、奉节、巫山、云阳、万州、忠县、丰都、涪凌、长寿、巴南的城镇地区。支流(农村)监测点:分别设置在秭归兰陵溪、兴山香溪河、奉节朱依河、开县小江的农村地区。岛屿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忠县(顺溪)和重庆城区。生物媒介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坝区、开县、忠县和重庆市区。生物治理措施监测点:分别设置在秭归兰陵溪、万州和忠县。生物与工程治理措施监测点:分别设置在奉节朱依河和开县小江。

 

三峡水库消落区及监测点分布 

  
学术成果 
Ye, C., Zhang, K., Deng, Q., Zhang, Q., 2013. 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flooding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 1794-1802.  
Ye, C., Li, S., Zhang Y, Tong X, Zhang Q., 2013. Assess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China’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sing 
geochemical and soil microbial approach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85, 231-240. 
Ye, C., Cheng, X., Zhang, Y., Wang, Z., Zhang, Q., 2012. Soil nitrogen dynamics following short-term revegetation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38, 37-44. 
Ye, C., Li, S., Zhang, Y., Zhang, Q., 2011. Assessing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1, 366-372. 
叶琛, 李思悦, 张全发. 2011. 三峡库区消落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源解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9, 146-149. 
叶琛, 程晓莉, 张全发. 2011. 三峡库区消落区蓄水前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土壤通报, 42, 1404-1410. 
叶琛, 李思悦, 卜红梅, 张全发. 2010. 三峡水库消落区蓄水前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评价. 土壤学报, 47, 1264-1269.
 
   

数据查询与服务
版权所有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联盟
联系方式:沈宏 徐军 027-86780056 Email:wetland@ihb.ac.cn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
访问数量: